東芝成立于1939年,由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制造株式會社合并而成。它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和第二大集成電機制造商。它是Westinghouse Electric Co.的控股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是美國最大的核電公司之一。屬于三井集團。該公司總部位于日本東京,在全球擁有超過120,000名員工。截至2019年7月,世界500強排名371。
主要業務/產品
民用:家用電器,重型電機,通信,電子,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
軍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它仍然負責為日本生產各種坦克,機關槍和導彈炮。
發展歷史
◆東芝是由兩家日本公司于1939年合并而成立的。
◆第一家公司:Tanaka是一家工業制造公司,于1875年在東京成立。1882年,Tanaka的長期繼任者Tanaka Taeji將其命名為Tanaka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04年成立Shibaura制造有限公司?;A。在20世紀初,芝浦在日本生產了大規模的機電制造業,并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工業工廠。
◆第二家公司,原名Bai Hotshe,于1890年由藤岡市和Sanji Masaichi在東京成立。這是日本第一家生產白色熱燈泡的公司。在此之后,Bai Hotshe開始生產各種消費電子產品。 1899年,Bai Hotshe更名為東京電氣。
◆1939年,東京電氣和芝浦制造株式會社正式合并到東芝。新名稱是兩家公司的開頭詞。英文名稱也根據日語拼音合并;代表日本東方的發音,而Shiba代表Shiba的發音。直到1984年,東芝的新品牌才正式啟動。
■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中國和東南亞,開始批量生產97,95中型坦克,重機槍和各種山槍。它是日本五大軍事公司之一,為日本的“戰爭之路”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4年:為東京大學開發了日本首臺數字計算機TAC。
■1955年:開始在日本銷售第一臺電飯煲。
■1959年:開發日本第一臺晶體管電視機。
■1963年:制造日本首臺12,500千瓦核動力渦輪發電機。開發衛星通信發射器。
■1967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郵政編碼識別設備。
■1970年: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彩色電視手機。
■1971年:開始銷售世界上第一臺高集成度彩色電視機。
■1972年:推出世界上第一臺帶黑條紋陰極射線管的彩色電視機。
■1978年:開始銷售第一臺日語文字處理器。
■197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CD-ROM文件生成系統。
■1983年:首次實現了能夠識別世界漢字的光學字符識別技術。
■1984年:公司名稱更改為東芝公司。
■1985年:開發CMOS隨機存取存儲器的兆位。開發并銷售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1989年:開發和銷售筆記本電腦“DynaBook”。
■1991: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400萬位NAND型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
■1995年:開發高密度光盤DVD。實施DVD標準化。
■1999年:空調部門與公司總部分離,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東芝公司”。采用內部公司制。
■2002年:世界上第一個用于嵌入式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系統中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的65nm CMOS處理技術。
■2003年:引入“公司內部委員會”制度。
■2004年:開發世界上最小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輸出功率為100毫瓦。
■2005年:宣布與IBM,索尼和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共同開發的Cell處理器的技術細節。
■2006年:以50億美元收購Westinghouse的核電業務。
■2007:開發一個320層動態體積CT系統,只需一次革命即可捕獲心臟和大腦的完整圖像。
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已累計達到6000萬臺。
■2008年:電廠監控系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成就大廳展出。
■2016年:美的以31億元人民幣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80%的股權。
■2017年4月10日:《華爾街日報》據知情人士透露,臺灣富士康告訴東芝,它準備以高達3萬億日元(2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芝的計算機芯片(半導體)業務。分析師估計,東芝芯片業務的公允價值在1.5萬億日元至2萬億日元之間。
■2017年9月20日:東芝公司決定將其芯片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蘋果,戴爾,希捷,霍亞公司和SK海力士等公司。 2017年9月28日,做出了最終決定。購買價格為177億美元,但該交易仍面臨法律挑戰。
■2017年11月14日: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了東芝電視95%的股份。
■2018年6月4日:日本夏普表示將收購東芝的個人電腦業務并發行18億美元新股以回購銀行優先股,突顯富士康控制下的快速復蘇。